近年来,电话短信骚扰轰炸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问题。这类骚扰通常表现为短时间内收到大量陌生电话或短信,内容可能涉及广告推销、诈骗信息,甚至是恶意恐吓。常见的形式包括“呼死你”软件攻击、伪基站群发短信,以及利用网络电话频繁拨号等。这些行为不仅干扰正常生活,还可能泄露个人隐私,甚至造成财产损失。
为什么电话短信骚扰轰炸屡禁不止?一方面,技术门槛低使得不法分子容易操作。例如,一些非法软件可以低成本批量发送短信或拨打电话。另一方面,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,黑产链条通过购买或盗取用户数据,精准实施骚扰。此外,部分商家为追求利益,雇佣第三方进行“暴力营销”,无视用户权益。
面对骚扰轰炸,用户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保护自己。首先,开启手机自带的骚扰拦截功能,或安装第三方安全软件过滤陌生号码。其次,谨慎对待陌生链接和附件,避免点击可疑短信中的网址。此外,定期检查手机权限设置,关闭不必要的应用通知权限。如果骚扰严重,可向运营商投诉或报警处理。
我国《网络安全法》和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均明确规定,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发送商业信息或实施骚扰行为。相关部门也在加大打击力度,例如封停涉事号码、查处伪基站等。若遭遇骚扰,用户可保留证据并向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,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。
防范电话短信骚扰轰炸需要个人、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。公众应增强安全意识,避免随意泄露手机号;企业需规范营销行为,杜绝非法获取用户信息;监管部门则应完善技术手段,从源头遏制骚扰。只有多方协作,才能营造更安全的通信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