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>公司资讯

电话轰炸黑产链:骚扰背后的暴利与陷阱

时间:2025-08-04   访问量:0

电话信息轰炸的灰色产业链

近年来,电话信息轰炸成为一种令人困扰的社会现象。这种通过高频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骚扰目标用户的行为,背后隐藏着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。不法分子通过低价购买虚拟号码或利用技术漏洞,对特定目标实施“轰炸”,甚至明码标价提供服务,比如“50元轰炸1小时”“200元包日”等。这种服务常被用于恶意报复、敲诈勒索或商业竞争,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正常生活与隐私权。

收费模式与操作手段

电话信息轰炸的收费通常分为按次、按时长或按效果计价。例如,部分黑产平台提供“套餐”:支付100元可发送1000条短信,或连续呼叫目标号码30分钟。操作者只需提供目标手机号,平台便会通过自动化软件发起攻击。更隐蔽的方式是利用“呼死你”等APP,结合网络电话(VOIP)技术隐藏真实号码,使得追踪源头极为困难。部分服务甚至承诺“无效退款”,形成了一条畸形的“售后服务”链。

法律风险与用户防范

我国《网络安全法》和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均明确规定,恶意骚扰他人属于违法行为,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。2022年某案例中,一名男子因购买轰炸服务报复前同事,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。对于普通用户,建议开启手机防骚扰功能,保存证据后向运营商或警方举报。同时,避免在公开场合泄露手机号,遇到骚扰时可暂时启用呼叫转移或第三方拦截软件。

技术与监管的双重挑战

尽管相关部门持续打击,但电话信息轰炸仍屡禁不止。一方面,虚拟运营商号段管理松散,为黑产提供了可乘之机;另一方面,境外服务器和加密通信技术的使用增加了侦查难度。专家呼吁,运营商需加强实名制审核,建立跨平台联合封堵机制,而用户也应提高警惕,切勿因个人纠纷诉诸非法手段,最终害人害己。

上一篇:电话轰炸黑产链:违法陷阱与防范指南

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