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朋友反映,频繁接到陌生号码的骚扰电话,甚至一天内多达几十次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电话轰炸”。电话轰炸通常表现为短时间内连续拨打电话、发送短信或语音留言,目的是干扰正常生活或实施诈骗。常见的形式包括贷款推销、虚假中奖通知、冒充公检法机关等。这些电话往往通过改号软件伪装成正规号码,增加了辨识难度。
电话轰炸的背后,通常隐藏着非法牟利或恶意报复的动机。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批量购买个人信息,利用自动拨号软件进行“广撒网”式骚扰,试图骗取钱财或获取敏感信息。此外,部分人因债务纠纷、情感矛盾等,也会雇佣“呼死你”软件对特定目标实施骚扰。技术门槛的降低和违法成本的低廉,使得这类行为屡禁不止。
面对电话轰炸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首先,启用手机自带的骚扰拦截功能,或安装第三方安全软件过滤陌生号码;其次,遇到疑似诈骗电话时,切勿透露个人信息,可挂断后通过官方渠道核实;最后,若骚扰持续,保留通话记录并向公安机关或工信部门举报。对于情节严重的案件,法律会追究骚扰者的刑事责任。
预防胜于治疗,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护隐私。避免随意在网站或App上填写手机号,尤其是非正规平台;网购时使用“隐私号码”功能,避免真实信息泄露;定期检查手机权限,关闭不必要的通话和短信读取权限。此外,遇到不明链接或二维码时,切勿点击,防止恶意程序窃取通讯录信息。
我国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和《网络安全法》均明确规定,恶意骚扰他人通讯工具属于违法行为,最高可处10日拘留或罚款。2022年工信部还专项整治了“呼死你”等软件,封停违规号码数万个。若遭遇电话轰炸,可通过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,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索赔精神损失。
上一篇:电话轰炸:形式、应对与法律保护
下一篇:没有了!